春节佳节将近,餐饮行业即将迎来消费高峰。抓好春节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,对于当前形势下促进餐饮企业的稳健发展,尤为重要。
本期总结了春节期间餐饮单位保障食品安全的十个环节的关键点、风险点,供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参考学习。
一、
食品采购环节
应制定并实施食品采购要求和内控标准,不得采购法律、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;
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;
宜从固定渠道采购食品,对供应商现场经营条件和管理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估。
二、
食品验收环节
应查验并留存供货者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,“物-票-证”一一对应;
宜“开箱查验”、“多人验货”(由具备一定经验、有较强责任心的人员组成),通过“一看二闻三手感”等方式,认真检查产品感官性状、包装、标签标识等要素,保证食品符合相应要求;
尽可能缩短冷冻(藏)食品的验收时间,减少其温度变化。
三、
食品贮存环节
按照“先进先出”“勤进勤出”的要求,结合自身需求量、使用量,管控好食材采购量;
严格落实“分区分架”“隔墙离地”“荤素分开”“生熟分开”的基本要求,避免食品原料腐败变质、交叉污染等;
根据食材的特性以及预包装食品包装标注的贮存条件贮存食品;
禽、畜、鱼、奶及其制品和豆制品等高危易腐食品,应尽快使用,或低温存放;
对冰箱内待烹饪加工食品(预包装食品除外),宜标注“加工制作时间、使用期限、制作人”等要素,避免久放导致食品发生感官性状异常;
定期对可能存放食品的场所、区域进行全面清理,保证变质、超过保质期等不合格食品及时被发现、销毁;
同时,对临期食品进行显著标示。
四、
食品加工制作环节
应注意工具、容器、设备的区分使用,避免交叉污染;
加工前应对待加工食品进行感官检查,及时处理有腐败变质、混有异物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形;
食品原料加工前应洗净,禽蛋使用前应清洗外壳,必要时应消毒;
经过初加工的食品应做好防护,防止污染;
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烧熟煮透,尤其是大块状食材,建议供餐前进行“试吃”;
复热的食物,中心温度要达到70℃以上。
五、
凉菜制作环节
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,方可制售凉菜;
尤其是冷荤类食品、冷加工糕点、生食类食品,应落实“五专”(专人、专间、专用工具容器、专用冷藏设施、专用消毒设施)要求;
除检修空调等制冷设施外,还需要定期清洗空调风口,专间内温度不超过25℃;
在制作凉菜前,开启紫外线消毒灯30分钟以上;
员工进入专间前,要落实“二更制度”(手部消毒非常重要);
未经表面清洗处理干净的水果、蔬菜和生食海产品不得进入凉菜间;
宜当天制作当天销售完毕,避免有剩余凉菜;
凉菜上桌前,宜低温贮存,杜绝“外溢”(凉菜不得提前2小时上桌,不得临时贮存于凉菜间之外);
处理(盛放)凉菜的刀具、砧板、容器使用前应严格消毒,抹布要专用,抹布、操作台面也应严格消毒(推荐75%的医用酒精);
专间人员不得从事与直接入口食品无关的活动,如操作手机等。
六、
供餐配送环节
分派菜肴、整理造型的工具使用前应清洗消毒;
加工制作围边、盘花等的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,使用前应清洗消毒(不得使用非食品装饰物,尽量使用有食用依据的装饰材料);
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容器、包装材料盛放食品,避免食品受到污染;
严格控制供餐、配送时间。配送的套餐应当餐制作、当餐配送,在当前天气条件下,从加工完毕至消费者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;
热菜和凉菜分开存放,不得混放;
鼓励食用外卖包装封签;
尤其节日期间提供“外卖打包套餐”的酒店,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食用时间,压缩常温下存放的时间;
同时,宜在食品盛放容器或者包装上,标注食品加工制作时间和食用时限,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。
七、
食品留样环节
大型聚餐超过10桌(100人)的,应对供应的所有食品成品进行留样,不仅限于凉菜;
留足125g/份,48小时以上;
推荐使用清洗消毒后的玻璃器皿、不锈钢容器作为留样容器;
记录应完整,特别是餐次、大厅(包厢)等信息。
八、
餐饮具洗消环节
推荐高温消毒(热风循环消毒柜、红外线消毒柜等);
推荐机械烘干,餐用具表面宜保持干燥,特别是暴露于空气较长的情况下;
不能采用消毒柜、蒸箱等高温消毒的容器推荐使用医用75%酒精消毒;
督促洗消岗位员工严格按照“一刮、二洗、三浸、四冲”流程清洗餐饮具(尽量使用流动的水,多次、足量冲洗),采用洗碗机清洗时,应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;
选购执行标准为GB 14930.1-2022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》或GB/T 9985-2022《手洗餐具用洗涤剂》的洗涤剂,产品用途为A类更佳(A类可直接用于清洗食品)。
九、
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环节
临时工、钟点工、学徒工等也应按照规定取得健康证明;
严格执行晨检制度,及时发现发热、腹泻、手部皮肤伤口或感染、咽炎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(临时工、钟点工等不能漏掉),应调离直接接触食品的岗位;
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,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(发网),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。
十、
有害生物防治环节
应定期开展搬家式大扫除,保证环境清洁;
对食品处理区的天花板、墙壁、门窗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,保证结构完整或严密,无裂缝、无破损;
特别指出的是,所有管道(供水、排水、供热、燃气、空调等)与外界或天花板连接处应封闭,所有管、线穿越而产生的孔洞,选用水泥、不锈钢隔板、钢丝封堵材料等封堵;
应遵循物理防治(粘鼠板、灭蝇灯等)优先,化学防治(滞留喷洒等)有条件使用的原则,鼓励聘请第三方消杀机构开展专业防治;
应根据需要配备适宜的有害生物防治设施(如灭蝇灯、防鼠帘、风幕机、粘鼠板等)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人员、货物进出通道应设有防鼠板,高度不低于0.6m,门的缝隙应小于6mm;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、换气窗外,应加装不小于16目防鼠(虫)筛网;
排水管道出水口安装的篦子宜使用金属材料制成,篦子缝隙间距或网眼应小于10mm;
宜安装粘捕式灭蝇灯。使用电击式灭蝇灯的,灭蝇灯不得悬挂在食品加工制作或贮存区域的上方,防止电击后的虫害碎屑污染食品;
餐饮加工制作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(如容器加盖,贮存于冰箱等),避免食品或者食品容器、工具、设备等受到有害生物污染;
定期检查食品库房或食品贮存区域、固定设施设备背面及其他阴暗、潮湿区域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活动迹象,应追查来源,消除隐患。
上述环节是加强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,餐饮服务单位还应根据自身情况:
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,“定岗、定人、定规、定责”;
对厨房全体员工进行再培训、再教育,进一步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;
全面对食品冷藏(冻)、餐饮具消毒、“三防”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校验,保证其正常运转;
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,并加强演练;一旦有突发情况,及时向属地市场监管、卫健委等部门报告;
落实好食品安全自查制度,及时排查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。节日到来前宜开展1次全项自查,针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,采取有效措施。